文化隨談:價值觀成為員工自覺行為是一個管理過程(之一)——機制驅動
點擊:次 時間:2022-12-19
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成為全體公民的共識并付諸行動,是需要一個長期培育與踐行過程的,并非一日之功。企業的價值觀落地也是如此,企業倡導的價值觀要成為員工自覺行為,也要經歷一個艱難的管理過程。
在現代社會,一個企業的價值觀一般都是很正向的,如果每位員工都能做到,企業的整體文化氛圍一定會很棒,可是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,領導者很多時候總是覺得“拳頭打在棉花上——使不上勁”,總是“差那么點意思”、“不夠完美”。原因是各方面的,天生的個體性格差異顯然是存在的,后天的素質教育、成長環境、人生閱歷也有差別,所以,每位員工對于企業提倡的價值觀理解不一樣很正常。比如“責任擔當”,有些員工可能喜歡主動承擔更多的事情,因為這樣對自己來說多了更多的歷練機會,可以積攢更多的閱歷和經驗,也為了更好的職場口碑;而有些人只是應付工作,草草完成交給的任務不至于被扣工資和被開除,心思都花在怎樣偷懶不被發現上。畢竟,員工中“打工心態”不在少數,用老板和創業者的標準來要求他們就有點超綱了,估計多數領導要失望。要求員工具備“責任擔當”的價值觀是沒問題的,但不能完全靠個人的自覺和覺悟,而應該建立合理的管理機制。

管理者應該如何設置合理的管理機制,才能讓絕大多數員工產生符合價值觀和預期的行為呢?古代有個“立木為信”的典故。
故事:“立木為信”
春秋戰國時,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。當時處于戰爭頻繁、人心惶惶、誠信盡失之際,為了樹立威信,推進改革,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承諾: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,賞金十兩。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,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。于是,商鞅將賞金提高到五十金,終于有人將木頭扛到了北門,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。商鞅這一舉動,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,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。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,最終統一了中國。
這個典故常常被引用來說明“誠信”,商鞅所用的方法其實也很簡單,用現代管理理論來說,就是設定目標,進行激勵,最后兌現。要讓全體員工踐行企業期望的價值觀,就必須有相應的管理機制來驅動。
在現代社會,一個企業的價值觀一般都是很正向的,如果每位員工都能做到,企業的整體文化氛圍一定會很棒,可是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,領導者很多時候總是覺得“拳頭打在棉花上——使不上勁”,總是“差那么點意思”、“不夠完美”。原因是各方面的,天生的個體性格差異顯然是存在的,后天的素質教育、成長環境、人生閱歷也有差別,所以,每位員工對于企業提倡的價值觀理解不一樣很正常。比如“責任擔當”,有些員工可能喜歡主動承擔更多的事情,因為這樣對自己來說多了更多的歷練機會,可以積攢更多的閱歷和經驗,也為了更好的職場口碑;而有些人只是應付工作,草草完成交給的任務不至于被扣工資和被開除,心思都花在怎樣偷懶不被發現上。畢竟,員工中“打工心態”不在少數,用老板和創業者的標準來要求他們就有點超綱了,估計多數領導要失望。要求員工具備“責任擔當”的價值觀是沒問題的,但不能完全靠個人的自覺和覺悟,而應該建立合理的管理機制。

管理者應該如何設置合理的管理機制,才能讓絕大多數員工產生符合價值觀和預期的行為呢?古代有個“立木為信”的典故。
故事:“立木為信”
春秋戰國時,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。當時處于戰爭頻繁、人心惶惶、誠信盡失之際,為了樹立威信,推進改革,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承諾: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,賞金十兩。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,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。于是,商鞅將賞金提高到五十金,終于有人將木頭扛到了北門,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。商鞅這一舉動,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,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。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,最終統一了中國。
這個典故常常被引用來說明“誠信”,商鞅所用的方法其實也很簡單,用現代管理理論來說,就是設定目標,進行激勵,最后兌現。要讓全體員工踐行企業期望的價值觀,就必須有相應的管理機制來驅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