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杰教授:制造業不能離開中國,離開,中國就完了!
點擊:次 時間:2021-06-16
" 美國之所以出現經濟衰退,出現階級對立、貿易逆差、財政赤字等問題,原因就是制造業離開了美國,所以中國必須吸取教訓。" —— 3 月 27 日,清華大學教授魏杰在 "2021 中國實體經濟論壇 " 上表示," 一定要留住制造業,制造業絕不能離開中國,中國必須要進一步發展制造業,這不僅是中國發展的內在規律,也是我們的重要戰略。"
以下是他的發言實錄:
在座的新老朋友非常高興參加今天的會議。佛山的會我一般愿意來,原因是佛山經濟有五個特點,第一個是實體經濟為主,第二個是制造業為主,第三個是市場經濟為主,第四個是民營經濟為主,第五個是自我創新為主,不靠別人。所以這次財經邀請我,我就非常高興來參加。
我們這次討論的是關于制造業的問題,所以我也想就制造業談點自己的想法。我一直認為制造業絕不能離開中國,中國必須要進一步發展制造業,這不僅是中國發展的內在規律,也是我們的重要戰略。
最近我們討論美國經濟衰落,我一直認為美國經濟走到這一步,一個重要原因是制造業離開了美國,制造業離開美國給美國帶來三個不能解決的問題:
第一個,階層對立越來越嚴重,因為美國的中層階級里面絕大部分跟制造業有關,實際和金融科技有關的極少數,大部分和制造業有關,結果大部分的人收入減少,就業困難,導致內部階層對立。這次美國的大選,大家票數相比差得多,就反了階層對立越來越嚴重。
第二個是美國沒有制造業,但有消費,那么只好進口,結果美國年年貿易逆差。
第三個是大量中產階級收入減少,就業困難,但發達國家還要搞好的生活,所以政府年年借債,年年財政赤字。美國之所以階級對立、貿易逆差、財政赤字的原因就是制造業離開了美國,所以中國必須吸取教訓,一定要留住制造業,而且要進一步發展制造業。
怎么樣發展制造業呢?大致上有幾個問題我們要解決。
第一件事就是盡快補短板,完善制造業的產業鏈供應鏈。最近到企業調研,企業告訴我最擔心是給企業斷供,就是包括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斷了零部件。為什么斷供?因為我們經濟存在短板。
有調研發現五個短板非常明顯,第一個,高端發動機不行,大到飛行發動機小到空氣發動機都不行。第二,材料不行,大到飛機軸承鋼,小到手機成膜體。第三個數控機床不行,數控機床現在很多零部件仍生產不出來,是靠數據來生產。第四個,生物醫藥不行,一些常見病例關鍵的藥物我們搞不出來。第五個是信息硬件不行,就是半導體、芯片等等。所以這五個短板嚴重制約了我們制造業產業鏈和供應鏈,別人一動手我就倒下了,所以盡快解決這些短板。
怎么解決?這五個短板是技術問題,所以解決短板的唯一辦法,推動自主創新。怎么推動自主創新,我想要做四件事,一個加大資金投入,最起碼 " 十四五 " 資金投入年增長應該在 7% 以上。第二個,構造技術創新技術,大規模建設現代化課業科創中心。第三個,修改知識產權制度,讓所有參與知識產權的人能享受知識產權的經濟收益。第四個,加大基礎研究的投入,最起碼每年給科技創新投資 8%。這四個問題能解決的話才能解決短板的問題,否則中國制造業不能很好地發展。
第二個問題就是要推動制造業的轉型升級。目前轉型升級有兩個重點很迫切,第一個是更綠色,因為 " 十四五 " 我們對生態環境的要求越來越嚴格,這就嚴格要求企業必須解決綠色問題。第二個是更智能," 十四五 " 時期我們進入小康社會,年收入大量提高,必然導致企業人力資源成本上升,怎么消化成本上升?唯一的辦法,更智能才行。所以更綠色和更智能是我們目前一定要解決的問題,否則我們下一步制造業將遇到更大的困難,這兩個壓力一定是最大的,一定想辦法解決。
第三個問題就是繼續深化改革,因為制造背后是企業精神和企業家精神。企業精神是制造業發展的基礎和內生動力,如果企業精神發揮不起來的話,制造業發展實際上是很難的。而企業家精神的重要問題給他們一個良好預期,他們預期如果建立不起來的話,我估計中國制造業發展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,所以我們還得強調深化改革的問題,改革三個重點,一個市場經濟,一個民營經濟,一個法治經濟。市場經濟、民營經濟、法治經濟是企業存在的基礎,如果不推動這種改革的話,我估計未來可能很麻煩。許多人對未來預期非常不好,擔心市場經濟、民營經濟、法治經濟能否建立起來,沒有預期就沒有更進一步的投資,你要轉型升級,投資很重要,大家不愿意投資的話就很難進行發展。
第四件事就是建立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,尤其防止 " 十四五 " 時期匯率的大幅度波動,這是個大問題。有企業告訴我最擔心人民幣升值,因為利潤本來很薄,一升值全升沒了。國有企業主要進口,民營企業主要是出口,而出口的民營企業最擔心人民幣升值的問題。最近他們對這個預期非常不穩定,我覺得我們應該要適當搞一個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,尤其防止匯率大幅度波動。我估計未來幾年匯率波動是大趨勢,因為新冠病毒期間,全世界央行都在發債,美國發得更多,這種大規模的投放必然導致匯率的重新調整,中國要有清醒的認識。
所以我一直主張,金融界認為有三件事不能同時出現,一個是匯率穩定,一個是匯率固定性,一個是資本流入,這三個必須選擇才行,我一直主張,一個是匯率穩定,一個是貨幣的獨立性。因為全世界現在的金融體系是美元支撐為體系,以美元階級為體系這種世界金融支柱,你想想我們一旦放大資本自由流動,肯定完蛋。
所以這次剛好碰到這種情況,我們沒有完全放開資本自由流動,因此我們可以大量地調整匯率,保證匯率能夠使中國企業在出口上獲得經營的發展。以我估計現在企業壓力很大,如果人民幣再繼續升值的話就會給出口的制造業影響巨大。我們大灣區出口比例是很高的,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的話,可能會有問題。
制造業不能離開中國,離開中國,中國就完了,怎么保證制造業發展,一定要解決好以上這四個問題。謝謝大家!
(來源:財經雜志)
以下是他的發言實錄:

我們這次討論的是關于制造業的問題,所以我也想就制造業談點自己的想法。我一直認為制造業絕不能離開中國,中國必須要進一步發展制造業,這不僅是中國發展的內在規律,也是我們的重要戰略。
最近我們討論美國經濟衰落,我一直認為美國經濟走到這一步,一個重要原因是制造業離開了美國,制造業離開美國給美國帶來三個不能解決的問題:
第一個,階層對立越來越嚴重,因為美國的中層階級里面絕大部分跟制造業有關,實際和金融科技有關的極少數,大部分和制造業有關,結果大部分的人收入減少,就業困難,導致內部階層對立。這次美國的大選,大家票數相比差得多,就反了階層對立越來越嚴重。
第二個是美國沒有制造業,但有消費,那么只好進口,結果美國年年貿易逆差。
第三個是大量中產階級收入減少,就業困難,但發達國家還要搞好的生活,所以政府年年借債,年年財政赤字。美國之所以階級對立、貿易逆差、財政赤字的原因就是制造業離開了美國,所以中國必須吸取教訓,一定要留住制造業,而且要進一步發展制造業。
怎么樣發展制造業呢?大致上有幾個問題我們要解決。
第一件事就是盡快補短板,完善制造業的產業鏈供應鏈。最近到企業調研,企業告訴我最擔心是給企業斷供,就是包括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斷了零部件。為什么斷供?因為我們經濟存在短板。
有調研發現五個短板非常明顯,第一個,高端發動機不行,大到飛行發動機小到空氣發動機都不行。第二,材料不行,大到飛機軸承鋼,小到手機成膜體。第三個數控機床不行,數控機床現在很多零部件仍生產不出來,是靠數據來生產。第四個,生物醫藥不行,一些常見病例關鍵的藥物我們搞不出來。第五個是信息硬件不行,就是半導體、芯片等等。所以這五個短板嚴重制約了我們制造業產業鏈和供應鏈,別人一動手我就倒下了,所以盡快解決這些短板。
怎么解決?這五個短板是技術問題,所以解決短板的唯一辦法,推動自主創新。怎么推動自主創新,我想要做四件事,一個加大資金投入,最起碼 " 十四五 " 資金投入年增長應該在 7% 以上。第二個,構造技術創新技術,大規模建設現代化課業科創中心。第三個,修改知識產權制度,讓所有參與知識產權的人能享受知識產權的經濟收益。第四個,加大基礎研究的投入,最起碼每年給科技創新投資 8%。這四個問題能解決的話才能解決短板的問題,否則中國制造業不能很好地發展。
第二個問題就是要推動制造業的轉型升級。目前轉型升級有兩個重點很迫切,第一個是更綠色,因為 " 十四五 " 我們對生態環境的要求越來越嚴格,這就嚴格要求企業必須解決綠色問題。第二個是更智能," 十四五 " 時期我們進入小康社會,年收入大量提高,必然導致企業人力資源成本上升,怎么消化成本上升?唯一的辦法,更智能才行。所以更綠色和更智能是我們目前一定要解決的問題,否則我們下一步制造業將遇到更大的困難,這兩個壓力一定是最大的,一定想辦法解決。
第三個問題就是繼續深化改革,因為制造背后是企業精神和企業家精神。企業精神是制造業發展的基礎和內生動力,如果企業精神發揮不起來的話,制造業發展實際上是很難的。而企業家精神的重要問題給他們一個良好預期,他們預期如果建立不起來的話,我估計中國制造業發展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,所以我們還得強調深化改革的問題,改革三個重點,一個市場經濟,一個民營經濟,一個法治經濟。市場經濟、民營經濟、法治經濟是企業存在的基礎,如果不推動這種改革的話,我估計未來可能很麻煩。許多人對未來預期非常不好,擔心市場經濟、民營經濟、法治經濟能否建立起來,沒有預期就沒有更進一步的投資,你要轉型升級,投資很重要,大家不愿意投資的話就很難進行發展。
第四件事就是建立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,尤其防止 " 十四五 " 時期匯率的大幅度波動,這是個大問題。有企業告訴我最擔心人民幣升值,因為利潤本來很薄,一升值全升沒了。國有企業主要進口,民營企業主要是出口,而出口的民營企業最擔心人民幣升值的問題。最近他們對這個預期非常不穩定,我覺得我們應該要適當搞一個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,尤其防止匯率大幅度波動。我估計未來幾年匯率波動是大趨勢,因為新冠病毒期間,全世界央行都在發債,美國發得更多,這種大規模的投放必然導致匯率的重新調整,中國要有清醒的認識。
所以我一直主張,金融界認為有三件事不能同時出現,一個是匯率穩定,一個是匯率固定性,一個是資本流入,這三個必須選擇才行,我一直主張,一個是匯率穩定,一個是貨幣的獨立性。因為全世界現在的金融體系是美元支撐為體系,以美元階級為體系這種世界金融支柱,你想想我們一旦放大資本自由流動,肯定完蛋。
所以這次剛好碰到這種情況,我們沒有完全放開資本自由流動,因此我們可以大量地調整匯率,保證匯率能夠使中國企業在出口上獲得經營的發展。以我估計現在企業壓力很大,如果人民幣再繼續升值的話就會給出口的制造業影響巨大。我們大灣區出口比例是很高的,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的話,可能會有問題。
制造業不能離開中國,離開中國,中國就完了,怎么保證制造業發展,一定要解決好以上這四個問題。謝謝大家!
(來源:財經雜志)